【夔,是什么意思呀?】“夔”是一个汉字,读音为 kuí。在古代汉语中,“夔”有多种含义,主要与神话、传说和文字演变有关。它不仅是一个常见的姓氏,还出现在《山海经》等古籍中,形象多变,常被描述为一种神兽或怪兽。
下面是对“夔”字的详细总结:
一、基本解释
项目 | 内容 |
拼音 | kuí |
部首 | 夂(拼音:chǎ) |
笔画 | 10画 |
五笔 | JYNA |
释义 | 古代神话中的一种独足怪兽;也指人名或地名;在甲骨文中可能表示“雷声” |
二、文化背景
1. 神话中的夔
在《山海经》中,“夔”是一种独足、红色、能发出雷声的神兽。据说它的声音像雷,能够震慑百兽。《山海经·大荒东经》记载:“有兽状如牛,出入水则必风雨,其光如日月,其声如雷,其名曰夔。”
后来,“夔”也被用来形容孤独、独特的人或事物。
2. 历史人物
“夔”也是古代一位贤臣的名字。据传,他是舜帝时期的乐官,擅长音乐,曾辅佐舜帝制定礼乐制度。
3. 地名与姓氏
“夔”在古代也是一个地名,位于今湖北秭归一带。同时,“夔”也是一个姓氏,虽不常见,但确有其源。
三、现代用法
- 文学作品中:常用于诗词、小说中,象征神秘、威严或孤高。
- 现代语境:有时用来形容一个人性格独特、不合群,或者形容某种罕见的事物。
- 书法与艺术:因“夔”字结构独特,常被书法家用于创作,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
四、相关词语
词语 | 解释 |
夔龙 | 常与“凤”并称,代表祥瑞之兽 |
夔纹 | 古代青铜器上的纹饰,多为神兽图案 |
夔州 | 古代地名,今重庆奉节一带 |
五、总结
“夔”字在汉语中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从神话传说中的神兽到历史人物、地名和姓氏,都体现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虽然现代使用较少,但在文学、艺术和历史研究中仍具有重要意义。
如果你对“夔”字背后的故事感兴趣,可以进一步查阅《山海经》、《说文解字》等古籍,了解更多关于这个字的历史与文化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