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济学中,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之一,它揭示了商品生产和交换的基本法则。价值规律的核心内容是:商品的价值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交换以价值为基础,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然而,在对价值规律的理解和应用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常见的误区或错误说法。
以下是一些关于价值规律的常见说法,其中有一项是不正确的:
A.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B. 价格总是与价值相等,不会出现偏离
C. 价值规律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
D. 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价格会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在这四个选项中,不正确的说法是 B. 价格总是与价值相等,不会出现偏离。
错误原因分析:
价值规律虽然规定了商品的价格应以价值为基础,但实际市场价格受多种因素影响,如供求关系、市场竞争、政策调控、货币贬值等。因此,价格并不总是与价值相等,而是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这种波动是价值规律发挥作用的重要表现形式,而不是其否定。
正确理解价值规律:
1. 价值决定价格:商品的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2. 价格受供求影响:当供不应求时,价格会上涨;当供过于求时,价格会下跌。
3. 价值规律具有调节作用:通过价格的变化,引导资源在不同行业间的合理配置。
4. 价格波动是正常现象: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并不违背价值规律,反而是其运行的表现形式。
常见误区总结:
- 认为价格必须始终等于价值,忽视了市场机制的作用;
- 忽视了商品交换中的竞争和供需关系;
- 将价值规律简单化,忽略了其复杂性和动态性。
综上所述,“价格总是与价值相等,不会出现偏离” 这一说法不符合价值规律的实际运行机制,因此是不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