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文迪许扭秤实验的全过程】卡文迪许扭秤实验是历史上首次成功测量地球引力常数(G)的实验,由英国科学家亨利·卡文迪许于1798年完成。该实验不仅验证了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还为后来的天体物理学和地球物理学奠定了基础。以下是对该实验全过程的总结。
一、实验背景与原理
在牛顿提出万有引力定律后,虽然理论已经成熟,但缺乏对引力常数G的精确测量。卡文迪许通过巧妙设计的实验装置,利用微小力的作用来测量引力大小,从而间接计算出G的值。
基本原理:
根据牛顿万有引力定律,两个质量分别为m₁和m₂的物体之间的引力F为:
$$
F = G \frac{m_1 m_2}{r^2}
$$
卡文迪许通过测量两个已知质量之间的引力,结合扭转力矩的变化,推导出G的值。
二、实验装置与步骤
实验装置组成:
部件名称 | 功能说明 |
扭秤杆 | 一根轻质细杆,两端各悬挂一个质量较小的铅球 |
金属丝 | 用于悬挂扭秤杆,具有极小的扭转刚度 |
大质量铅球 | 两个大质量铅球,用于产生引力作用 |
光标与刻度尺 | 用于观察扭秤杆的微小转动 |
悬挂系统 | 支撑整个扭秤装置,减少外界干扰 |
实验步骤:
步骤 | 内容描述 |
1 | 将两个小质量铅球固定在扭秤杆的两端,并将扭秤杆悬挂在金属丝上 |
2 | 在扭秤杆附近放置两个大质量铅球,使其分别靠近小铅球 |
3 | 当大铅球靠近时,小铅球受到引力作用,导致扭秤杆发生微小旋转 |
4 | 利用光标和刻度尺测量扭秤杆的偏转角度 |
5 | 通过记录偏转角度和已知的质量、距离,计算引力大小 |
6 | 根据扭秤的扭转系数和受力情况,求解出引力常数G |
三、实验结果与意义
项目 | 数据/结论 |
测得的G值 | 约6.67×10⁻¹¹ N·m²/kg² |
与现代值对比 | 误差小于1%,非常接近现代测量值 |
实验意义 | 首次准确测得G,验证了万有引力定律,为后续天体质量计算提供依据 |
四、实验特点与局限性
特点/局限性 | 描述 |
精度高 | 使用精密仪器和稳定环境,测量精度极高 |
装置复杂 | 需要高度稳定的实验室条件 |
受环境影响大 | 温度、气流等都会影响实验结果 |
无法直接测量G | 依赖于其他物理量的测量和计算 |
五、总结
卡文迪许扭秤实验是科学史上一次里程碑式的实验。它不仅证明了万有引力的存在,而且首次提供了引力常数G的数值。尽管实验设备简单,但其设计巧妙、方法严谨,为后世科学研究树立了典范。该实验至今仍被广泛用于教学和物理研究中,体现了经典物理实验的魅力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