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长河中,许多经典篇章流传至今,其中《破窑赋》是北宋时期宰相吕蒙正的一篇名作。这篇作品以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哲理,表达了作者对人生起伏无常的独特见解。
原文如下: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注解:
- 天地不仁:天地没有仁慈之心。
- 刍狗:古代祭祀时用草扎成的狗,象征无生命的祭品。
- 橐龠:风箱,比喻天地运行如风箱般循环往复。
译文:
天地并不偏爱任何事物,视世间万物如同草扎的狗一样;圣人也不偏私,把百姓当作草扎的狗看待。天地之间,就像一个风箱,空虚却不会枯竭,越鼓动就越有气息。话多反而容易招致困境,不如保持内心的宁静。
此赋通过自然现象揭示了人生的道理,强调了顺应自然、保持内心平和的重要性。吕蒙正借此抒发了自己历经坎坷后悟出的人生哲学,提醒人们要正确面对生活中的荣辱得失。
以上就是《破窑赋》的原文及其大意解析,希望大家能够从中汲取智慧,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