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心泣血成语意思】“椎心泣血”是一个汉语成语,用来形容极度悲痛、伤心到极点的情绪状态。这个成语常用于表达对亲人离世、重大打击或深重苦难的强烈情感反应。下面将从成语出处、含义、用法及近义词等方面进行总结,并以表格形式呈现。
一、成语概述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椎心泣血 |
拼音 | chuí xīn qì xuè |
出处 | 《后汉书·王符传》:“夫民之贫也,非天之不仁,乃政之失也。故圣人之治,必先安其身,然后能安其心;先利其生,然后能利其志。今民之忧,椎心泣血,而官吏不顾。” |
含义 | 形容极度悲痛,伤心到极点,甚至痛彻心扉、泪流满面。 |
用法 | 多用于书面语,常用于描写个人或群体在遭遇重大打击后的悲痛情绪。 |
近义词 | 悲痛欲绝、痛彻心扉、泪如雨下 |
反义词 | 喜出望外、兴高采烈、欢天喜地 |
二、成语解析
“椎心”指的是捶打胸口,表示极度的痛苦;“泣血”则是指哭泣到眼中流出血来,形容悲伤至极。这两个词组合在一起,形成一种强烈的视觉和情感冲击,生动地描绘了人在极端悲伤时的状态。
此成语多用于文学作品、历史记载或正式场合中,表达对某种悲剧事件的深切哀悼。例如,在描写战争、灾难、亲人去世等场景时,常用“椎心泣血”来形容人们的情感反应。
三、使用示例
1. 历史背景:
“自古忠臣多遭祸,奸佞当道民涂炭。百姓椎心泣血,哀鸿遍野。”
—— 此句表达了人民在战乱中的悲惨境遇。
2. 文学描写:
“母亲病逝,他椎心泣血,久久不能自拔。”
—— 描述一个人因亲人去世而陷入极度悲痛之中。
四、总结
“椎心泣血”是一个富有感情色彩的成语,不仅体现了汉语语言的丰富性,也反映了中华文化中对情感表达的重视。它适用于多种情境,尤其在表达深切悲痛时具有很强的感染力。通过了解其出处、含义和用法,可以更好地掌握这一成语的使用方式,提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与表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