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的赏】一、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出自唐代诗人王建的《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这句诗描绘了中秋夜晚,人们仰望明月,思念远方亲人的情景。诗句语言含蓄而富有意境,表达了诗人对亲人的深切怀念之情。
全诗以自然景象为背景,通过“月明”、“秋思”等意象,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哀愁的氛围。诗中“人尽望”表现出一种普遍的情感共鸣,而“不知秋思落谁家”则将这种情感引向更深层的思考——在众多望月的人中,谁才是真正寄托思念之人?
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细腻的情感表达,也体现了中国古典诗词中常见的借景抒情、托物寄情的艺术手法。
二、内容表格
项目 | 内容 |
诗句出处 | 唐代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
诗句原文 |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
作者简介 | 王建(约768—835),唐代诗人,擅长描写民间生活与思乡之情 |
创作背景 | 中秋之夜,诗人因思念友人杜郎中而写下此诗,借月寄托情怀 |
诗意解析 | 描写中秋月夜,人们抬头望月,内心充满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不知秋思落谁家”表达了诗人对思念对象的不确定和深情 |
艺术特色 | 1. 意象丰富:月、秋、思等元素构成画面感强的意境 2. 含蓄委婉:不直说思念,而是借景抒情 3. 情感深沉:引发读者共鸣,具有普遍性 |
文化意义 | 表现了中华民族重视团圆、思乡的传统情感,是中秋节诗词中的经典之作 |
现代启示 | 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依然值得我们停下脚步,感受传统节日中的情感温度 |
三、结语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是一句极具感染力的诗句,它不仅是对中秋月夜的描绘,更是对人间情感的深刻诠释。无论是古人还是今人,在面对明月时,都会不由自主地想起远方的亲人、朋友或故乡。这种跨越时空的情感共鸣,正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