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卖炭翁原文及翻译】《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与《卖炭翁》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两篇代表作,分别出自《杜工部集》,内容深刻,语言质朴,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问题。以下是对这两篇诗歌的原文、译文以及简要总结。
一、原文及翻译
诗歌名称 | 原文 | 翻译 |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 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 归来倚杖自叹息。 ……(全文略) | 八月的秋风猛烈地吹着,把我的屋顶上的三层茅草都卷走了。 茅草飞过江水,散落在江边,高的挂在树林的枝头,低的飘进池塘里。 南边村里的孩子们欺负我年老体弱,竟然敢当面抢我的茅草。 他们明目张胆地抱着茅草跑进竹林,我喊得口干舌燥也拦不住, 只好拄着拐杖回到家中,独自叹息。 ……(全文略) |
卖炭翁 |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全文略) | 卖炭的老汉,在南山里砍柴烧炭。 他的脸上满是灰尘和烟熏的颜色,两鬓斑白,手指都被炭灰染黑了。 他卖炭得到的钱是用来买衣服和吃饭的。 他身上穿的衣服很单薄,却担心炭卖不出好价钱,希望天气再冷一点。 ……(全文略) |
二、
项目 | 内容 |
作者 | 杜甫 |
创作背景 | 唐代安史之乱后,社会动荡,民生艰难。 |
主题思想 | 反映底层人民生活的艰辛,表达对苦难百姓的同情。 |
艺术特色 | 语言朴实,情感真挚,细节描写生动,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 |
诗歌风格 | 沉郁顿挫,情感深沉,富有感染力。 |
社会意义 | 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阶级矛盾,体现了诗人“民本”思想。 |
三、结语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与《卖炭翁》是杜甫关注民生、关心百姓疾苦的代表作品。通过这两首诗,我们不仅看到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也感受到了他对人民命运的深切关怀。这些作品至今仍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值得我们细细品味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