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这句诗出自唐代文学家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这是一首充满悲愤与感慨的诗作,表达了诗人被贬途中内心的苦闷与对前途的迷茫。
全诗如下:
>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一、诗句解析
“云横秦岭家何在”:秦岭是古代长安(今西安)附近的重要山脉,也是南北分界线。这里的“云横”描绘的是浓雾弥漫、山峦隐没的景象。“家何在”则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未来的迷茫。他身处异地,回首望去,秦岭之巅云雾缭绕,仿佛家乡也消失在了迷蒙之中。
“雪拥蓝关马不前”:“蓝关”指的是蓝田关,位于陕西蓝田,是通往南方的要道之一。下雪导致道路被阻,马匹无法前行。这不仅是自然环境的描写,更象征着诗人仕途受阻、前路艰难的处境。他的心绪如同这大雪封路一般,举步维艰。
二、背景故事
这首诗写于唐宪宗元和十四年(819年),当时韩愈因上书谏迎佛骨,触怒皇帝,被贬为潮州刺史。他在前往潮州的路上,经过蓝关时写下此诗,寄给侄子韩湘。诗中既有对自身遭遇的不满,也有对朝廷的忠诚,更有对家人亲人的牵挂。
三、情感表达
这两句诗情感深沉,意境苍凉。诗人站在高处,面对茫茫秦岭和漫天大雪,心中充满了对命运的无奈和对归家的渴望。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坚定的信念——即使前路艰难,也要坚持自己的理想和操守。
四、现实意义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不仅是一幅自然景色的描绘,更是一种人生境遇的写照。它常被用来形容人在困境中的孤独、迷茫和无助,也象征着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巨大落差。
在现代社会,这句话依然具有强烈的共鸣。无论是求学、求职还是生活中的种种挑战,人们常常会感到“前路难行”,但正如韩愈所展现的精神一样,面对困难,仍需坚持前行。
结语: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是韩愈在人生低谷时写下的诗句,既是对现实的感叹,也是对理想的坚守。它提醒我们,在人生的旅途中,无论遇到多大的风雪,都要保持一颗坚定的心,勇敢地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