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甄选问答 >

鬼门十三针口诀

更新时间:发布时间:

问题描述:

鬼门十三针口诀,求解答求解答,第三遍了!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7-05 05:59:40

鬼门十三针口诀】“鬼门十三针”是中医针灸中一种较为特殊且古老的针法,主要用于治疗急症、顽疾及精神类疾病。其名称源于古代民间传说中的“鬼门关”,寓意此针法能通灵、驱邪、调神。虽然现代医学对其原理尚无明确解释,但在临床实践中,部分医者认为其具有调节气血、疏通经络、安神定志的功效。

以下是对“鬼门十三针口诀”的总结与解析,以文字加表格的形式呈现,便于理解和记忆。

一、口诀

“鬼门十三针”口诀共13个穴位,按顺序排列,每句对应一个穴位,语言简洁,朗朗上口。其核心思想在于通过刺激特定穴位,达到调和阴阳、疏通经络、镇静安神的效果。以下是各穴位的简要说明:

1. 百会:位于头顶正中,为“诸阳之会”,可醒脑开窍。

2. 风池:位于后颈部,可祛风散寒、舒筋活络。

3. 合谷:手背第一、二掌骨间,可疏风解表、调和气血。

4. 内关:前臂内侧,可宁心安神、理气止痛。

5. 太冲:足背第一、二跖骨间,可平肝潜阳、疏肝解郁。

6. 神门:腕部尺侧,可宁心安神、清热利窍。

7. 膻中:胸部正中,可宽胸理气、化痰止咳。

8. 中脘:腹部正中,可健脾和胃、消食导滞。

9. 足三里:小腿外侧,可健脾和胃、补气养血。

10. 三阴交:小腿内侧,可调和肝脾肾、益精填髓。

11. 大椎:颈椎第七节下,可祛风散寒、通阳解表。

12. 印堂:眉心中央,可清头明目、安神定志。

13. 涌泉:足底前部凹陷处,可引火下行、滋阴降火。

二、鬼门十三针口诀一览表

序号 穴名 部位位置 功效作用
1 百会 头顶正中 醒脑开窍、升阳固脱
2 风池 后颈部,枕骨下凹陷处 祛风散寒、舒筋活络
3 合谷 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 疏风解表、调和气血
4 内关 前臂内侧,腕横纹上2寸 宁心安神、理气止痛
5 太冲 足背第一、二跖骨之间 平肝潜阳、疏肝解郁
6 神门 腕部尺侧,腕横纹上1寸 宁心安神、清热利窍
7 膻中 胸部正中,两乳连线中点 宽胸理气、化痰止咳
8 中脘 腹部正中,脐上4寸 健脾和胃、消食导滞
9 足三里 小腿外侧,膝下3寸 健脾和胃、补气养血
10 三阴交 小腿内侧,内踝尖上3寸 调和肝脾肾、益精填髓
11 大椎 颈椎第七节下凹陷处 祛风散寒、通阳解表
12 印堂 眉心中央 清头明目、安神定志
13 涌泉 足底前部凹陷处 引火下行、滋阴降火

三、使用建议

- 适应症:可用于失眠、焦虑、头痛、眩晕、消化不良、情绪不稳等。

- 禁忌:孕妇、皮肤破损或严重心脏病患者应避免使用。

- 操作方式:通常采用捻转手法,留针时间约15-30分钟,根据病情调整。

四、结语

“鬼门十三针”虽源自传统,但其在现代临床中仍有应用价值。尽管其理论基础尚待进一步研究,但在一些慢性病、心理障碍及功能性疾病的调理中,仍被部分医者所重视。学习和运用时,建议结合现代医学知识,谨慎操作,确保安全有效。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