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兀自是什么意思】“兀自”是一个汉语词语,常用于书面语中,表示“独自、自己”的意思。它多用于描述某人或某物在无人干扰的情况下自行进行某种行为或状态。这个词在古文和现代文学作品中都有出现,具有一定的文言色彩。
一、
“兀自”是汉语中的一个副词性词语,意为“独自、自己”。它强调的是主体在没有外界干预的情况下独立行动或存在。常见于描写人物内心活动或环境状态的语境中。该词多见于古典文学或较为正式的写作中,口语中较少使用。
二、表格展示
词语 | 拼音 | 词性 | 含义 | 用法示例 | 出处/语境 |
兀自 | wù zì | 副词 | 独自、自己 | 他兀自坐在角落里发呆 | 古代小说、现代文学 |
表示无他人介入的状态 | 她兀自笑了起来 | 文学作品中常用 | |||
强调独立性 | 房间里兀自传来一阵笑声 | 描写环境或心理 |
三、使用场景举例
1. 描写人物状态:
- “他兀自站在窗前,望着远方出神。”
- “她兀自哼着小曲,仿佛周围的一切都与她无关。”
2. 描写环境或事物:
- “风兀自吹过,带走了最后一片落叶。”
- “灯兀自亮着,屋内空无一人。”
3. 表达情绪或心理:
- “他兀自感到一阵莫名的失落。”
- “她兀自笑了,心里却满是苦涩。”
四、与其他类似词比较
词语 | 含义 | 与“兀自”的区别 |
自己 | 自我、自身 | 更偏向于指代“自我”,不强调独立性 |
单独 | 独自一人 | 强调数量上的“单独”,不涉及动作或状态 |
独自 | 独自一人 | 与“兀自”相似,但更口语化,语义稍弱 |
五、结语
“兀自”虽非日常常用词,但在文学作品中具有独特的表现力。它能准确传达一种“独自、自主”的状态,使语言更具画面感和情感深度。了解并掌握这一词语,有助于提升对中文文学的理解与欣赏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