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诗词中,“带月荷锄归”这五个字常常让人联想到田园生活的恬静与美好。这句诗出自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三》,它不仅描绘了一幅生动的乡村劳动图景,更表达了诗人对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生活的向往。
“带月荷锄归”,简单几个字却蕴含着丰富的意象和情感。“带月”二字,赋予了画面一种朦胧而浪漫的气息,仿佛是夕阳西下时分,一轮明月悄然升起,洒下银色的光辉,为田野披上一层轻纱。而“荷锄归”则展现了农夫劳作结束后踏上归途的情景,他们肩扛锄头,步履轻松,脸上带着满足的笑容,心中充盈着收获的喜悦。
整首诗如下: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这首诗通过描述诗人亲自参与农业劳动的过程,抒发了他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以及对简朴生活的追求。其中,“晨兴理荒秽”表现了清晨开始忙碌工作的勤劳精神;“带月荷锄归”则刻画了傍晚结束一天辛勤劳作后满载而归的状态;“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进一步渲染了田园环境的幽静与湿润;最后“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强调了作者愿意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而甘愿承受一切困难的态度。
陶渊明以这首诗向我们展示了一个远离尘嚣、自给自足的理想世界,在那里没有世俗的纷扰,只有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景象。这种生活方式至今仍被许多人视为人生追求的目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