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我所欲也翻译】《鱼我所欲也》是《孟子·告子上》中的一篇著名文章,作者孟子通过类比和逻辑推理,阐述了“义”与“生”的关系,强调在面对生死抉择时,应以“义”为重,舍生取义。本文不仅具有深刻的哲学思想,也体现了儒家重视道德、人格修养的价值观。
一、文章
《鱼我所欲也》的核心观点是:人应当在生命与道义之间做出选择,当两者不可兼得时,应舍生而取义。孟子用“鱼”与“熊掌”作比喻,说明在面临两难选择时,人们会优先选择更有价值的事物。他进一步指出,即使面对死亡的威胁,也应坚持道义,不为利益或恐惧所动摇。
二、关键句翻译与解析
原文 | 翻译 | 解析 |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 鱼是我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想要的。 | 用“鱼”和“熊掌”比喻两种不同的欲望,引出选择的问题。 |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 如果两者不能同时得到,就舍弃鱼而选择熊掌。 | 表明在面临两个同样重要的目标时,必须有所取舍。 |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 生命是我想要的;道义也是我想要的。 | 将“生”与“义”并列,提出更高层次的选择问题。 |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 如果两者不能同时得到,就舍弃生命而选择道义。 | 强调“义”高于“生”,是人生最重要的追求。 |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 如果人们最想要的东西没有比生命更珍贵的,那么凡是能够保命的方法,为什么不使用呢? | 反问句式,揭示人性中的利己倾向。 |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 | 如果人们最厌恶的是死亡,那么凡是能够避免死亡的方法,为什么不去做呢? | 同样用反问表达对人性弱点的分析。 |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 | 因此,有些人虽然可以活命却不去做;有些人虽然可以避祸却不去做。 | 指出人们并非总是趋利避害,有时会因道德而放弃生存。 |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 所以,人们所追求的,有时比生命更重要;所厌恶的,有时比死亡更可怕。 | 总结前文,强调“义”比“生”更值得追求。 |
三、文章启示
《鱼我所欲也》不仅是对个人选择的思考,更是对社会伦理的深刻探讨。它提醒人们,在现实生活中,面对诱惑与困境时,不应只考虑个人利益,而应坚守内心的道德准则。这种“舍生取义”的精神,在今天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尤其是在面对不公、腐败、虚伪等现象时,更需要我们保持清醒的判断和坚定的立场。
四、总结
《鱼我所欲也》通过生动的比喻和严密的逻辑,传达了儒家“重义轻生”的价值观。它不仅是一篇哲学散文,更是一种人生智慧的体现。理解这篇文章,有助于我们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做出更有道德、更有价值的选择。